![研報 | 朱晉橋:醫藥投資“主場”正從仿制藥向創新藥轉移! 研報 | 朱晉橋:醫藥投資“主場”正從仿制藥向創新藥轉移!]()
9月21日,“2018深圳·坪山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峰會”在深圳坪山區迎賓館成功舉行。本次峰會由深圳市坪山區人民政府、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深圳市委員會、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投資推廣署共同主辦。
?
倚鋒資本作為深圳本土專注醫療投資的私募機構也受邀全程參與,為坪山新區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積極建言。
?
據悉,出席本屆峰會的上百位生物醫藥領域的院士、專家、學者以及創投機構、知名醫藥企業的高層、技術精英,就醫藥新政、新藥研發、臨床研究、醫藥流通等領域內的新技術、新發展、新模式及國際技術轉移、成果轉化、金融激勵等進行交流研討。
![研報 | 朱晉橋:醫藥投資“主場”正從仿制藥向創新藥轉移! 研報 | 朱晉橋:醫藥投資“主場”正從仿制藥向創新藥轉移!]()
?
倚鋒資本董事長兼總裁朱晉橋先生出席會議并做了詳細報告。以下是朱晉橋先生當天的發言:
在場的各位領導、朋友們大家好,首先感謝主辦方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今天我主要針對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趨勢談一談倚鋒的判斷,同時也分享一些倚鋒在新藥投資過程中積累的經驗。
“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這是曾國藩為后世留下的錦囊勸誡,也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醒世格言。簡單理解就是要有獨立的思考和清醒的預判。
?
當前中國經濟處在一個大變局的時代,相應的,我們的投資方向也要發生改變。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市場是以政策為導向,這個現象大概持續了20年。一直到2000年左右,市場風口開始轉移到基于人口紅利的投資為主,基于政策的投資為輔。這個過程中,大家都知道挖礦的,做房地產的,炒房的,幾乎是閉著眼睛都能掙錢,如果這種現象繼續延續的話,中國經濟是看不到未來的。
![研報 | 朱晉橋:醫藥投資“主場”正從仿制藥向創新藥轉移! 研報 | 朱晉橋:醫藥投資“主場”正從仿制藥向創新藥轉移!]()
生物醫藥領域,我們知道以前做仿制藥很容易掙錢,但以后未必。我們認為以科技創新為主的時代已經來臨,未來是屬于在場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級知識分子的舞臺。
因為創新是來自積累,來自不斷地學習,看得見的技術那不叫創新。以前從國外大藥廠買技術生產的產品,我們不會去關注,因為真正好的產品,國外大廠是不會拿出來的,這個模式會逐漸失去市場。
![研報 | 朱晉橋:醫藥投資“主場”正從仿制藥向創新藥轉移! 研報 | 朱晉橋:醫藥投資“主場”正從仿制藥向創新藥轉移!]()
曾擔任過美國兩屆政府經濟顧問的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將健康產業稱為繼IT產業之后全球財富“第5波”。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醫藥行業的“主場”正處在從仿制藥向創新藥轉移的階段。其中驅動的因素有四個:
?
一是市場,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提供了豐富的臨床資源;
?
二是政策,《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這個被譽為建國以來醫藥行業最重磅的政策正式落地;
?
三是人才,優秀人才紛紛“海歸”,成為研發、商業發展和投融資的帶頭人。
?
四是資本,VC/PE 投資爆發性增長,港交所新規補齊了投融資生態系統。
?
也就是說,目前整個國內創新藥行業具備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條件?,F在我們投的新藥到了美國照樣可以去做臨床,而事實上我們手頭上的項目也有很多在美國做臨床。我相信未來中國新藥研發企業會誕生很多家“獨角獸”。這個行業的投資價值是非常突出的。
比如:2016年4月份,艾伯維花了102億美金收購一個叫Stemcentrx(申特斯)的公司,這家公司是做小細胞肺癌的,產品當時處于二期臨床。我們投資的亞盛醫藥也是做小分子的,Stemcentrx的小細胞肺癌其實只占小分子領域里的15%,非小細胞肺癌卻占到了85%,只是做這種藥成功的案例很少,目前已經成功的還沒有,在做臨床的也不多,亞盛醫藥就是其中一個臨床數據跑得很好的。
剛才提到,我們認為,醫藥行業的“主場”正處在從仿制藥向創新藥轉移的階段。這個階段表面上風平浪靜,誘惑十足,其實也有很多“地雷”。
?
一、專注自己擅長的領域,選好項目進入節點
?
今天中午高特佳投資集團的蔡總問我:最早期的新藥項目如何去分析他的成功與否?其實,就像我剛剛說的,久利之事勿為,很成熟的項目我們不會去投,尤其是仿制藥。我們只專注自己擅長的領域,也就是小分子和大分子,還有高端醫療器械。
?
做新藥投資的時候,我們倚鋒一般選擇非常早期或者非常后期去介入,這樣可以避免我們投資到一個“啞鈴”,陷入不進不退的尷尬。項目節點進入選擇是倚鋒很重要的風控手段之一。
?
二、從醫生的角度看問題,嚴格篩選創業團隊
?
投資早期的新藥項目的時候,倚鋒也有自己的獨特的經驗。創業團隊分析的藥理再好,但有沒有市場,有沒有病人在用,這才是前提。倚鋒的投資更多是站在醫生的角度再結合藥理。創業團隊的能力也是我們非??粗氐?,其中包括商務能力。我們會重點考察創業團隊是否具備未來申報臨床和上市銷售各個方面的經驗。
?
三、只投擁有核心技術,產品線豐富的企業
?
在做投資的時候,倚鋒資本傾向于挖掘擁有核心技術和一流團隊的企業,講俗一點的就是要有定價權的。如果企業在做的產品,國際上已經有很多人在做,甚至已經有人做出來了,那未來怎么還會有市場?產品線是否豐富也是我們考察被投企業的重要標準,被投企業至少得有幾個產品線,每個產品的成功率怎樣?針對的病人有多少?這些都是我們前期考察的時候非常重視的條件,比如亞盛醫藥就有16個產品線。
?
四、酒香也怕巷子深,創業團隊需有品牌塑造能力
?
在倚鋒資本的投資標準里面,創業團隊的品牌塑造能力也是我們非??粗氐?。很多科學家團隊注重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整個團隊都在埋頭苦干,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創業團隊必須也要懂得塑造自身的品牌。
我們的投資理念是“以創業者為中心,以價值創造者為本”。我是做實業出身,知道創業很難。以前投資機構喜歡用PE、用對賭去給創業者設定各種條件,這樣做就是逼迫創業者,甚至會把創業者逼死?,F在國家主導的創投公司都能夠以服務創業者為基礎,我們為什么不能這么做?所以,倚鋒資本給創業者提供了很多服務性工作。
![研報 | 朱晉橋:醫藥投資“主場”正從仿制藥向創新藥轉移! 研報 | 朱晉橋:醫藥投資“主場”正從仿制藥向創新藥轉移!]()
做投資也要學會換位思考,要站在創業者的角度去看問題。多數新藥研發項目的創業者都是海歸人才,對本土文化多少有些不適應,在這方面本土投資機構可以和創業團隊進行互補,投資說到底還是要以服務為主,互相尊重。
??
在投資經驗方面,我想分享幾點:
?
第一,倚鋒資本崇尚專業但不迷信權威,尤其是一些所謂的國際大投行。
在這方面,我們寧愿錯過也不愿投錯。記得有一個國外大投行做保薦人的項目,說是要到美國上市。究竟是哪家公司我就不點名了,當時很多同行跟著國際投行一起投,但我們的團隊去那家公司看了一圈之后,發現了很多細節上的問題。細節決定成敗,經過分析,我們決定不跟投,后來這個公司雖然上市了,但沒到退出期股價已經掉了90%,類似的案例非常多,所以關鍵還是要看得懂,而不是迷信權威。
第二,財不入急門,要看得懂,拿得穩。
新藥投資就像賭石,你看懂了里面就是玉石,價值連城,你看不懂,里面就是一塊石頭,分文不值。這個比喻或許不夠好聽,不夠科學,但這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自己的經驗積累,自己的分析判斷去降低一個投資項目的風險。
看得懂還得拿得住。尤其是做二級市場,小非的時候大家都在減持,股價一下子跌很多,我投資過一個案例,當時小非減持把股價打掉了一大節,但我沒走,結果四個月之后,股價漲幅幾乎是前面幾年的總和。所以不要想今天買的股票,明天就要漲停。
?
第三,一定要專注,對手永遠是自己!
要圍繞專業所需,系統配置資源,穩步提升能力。要相信復利的威力,聚焦于細分領域,堅持讓自己每天都要有成長。
![研報 | 朱晉橋:醫藥投資“主場”正從仿制藥向創新藥轉移! 研報 | 朱晉橋:醫藥投資“主場”正從仿制藥向創新藥轉移!]()
(左起:國投創新董事總經理呂大忠、高特佳投資集團董事長蔡達建、元明資本創始人田源、倚鋒資本董事長兼總裁朱晉橋、華蓋醫療合伙人CEO曾志強)
?下面再給大家說說倚鋒資本幾個投資案例。
?
微芯生物是我們最早投的一個企業,也落戶在坪山,是由資深留美歸國團隊所創立的生物高科技企業。在原創小分子藥物研發領域有很強實力,2013年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微芯生物的創始人魯先平博士是很有情懷的一個科學家,有著詩和遠方。他們的專利賣給了日本人,而且賣了2.8億美金。這是中國藥企里面第一個將專利賣給了國外大公司。倚鋒連續追投了幾次。只要是看好的項目,我們就堅定持有并且不斷追投。
微芯生物一共有六個產品。其中,西達本胺已于2015年3月開始銷售、2016年6月被納入深圳市醫保、2017年7月進入全國醫保;西格列他鈉進入臨床III期;西奧羅尼即將進入臨床II期。
另一個就是我們前面提到過的亞盛藥業。創始人楊大俊博士剛剛拿到了“最具影響力藥物研發領軍人物”大獎,這個獎項是由14個院士,幾十個專家評選出來的,在業界有很高的權威性。
?
亞盛醫藥目前正在穩步推進各個新藥中、美臨床試驗。其中,APG-1252(適應小細胞肺癌(SCLC)、實體瘤病癥和淋巴瘤,目前處于I/II 期);APG-2575(適應B細胞惡性腫瘤病癥,目前處于I 期)及AT-101(適應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目前處于II 期)等。
前沿生物也是倚鋒投資的一個典型案例。公司研發的艾博衛泰是中國首個原創長效抗艾滋病藥,五月份已經拿到了產品上市批文。這個藥目前打一針長效一個星期,這個領域在美國那邊現在可以直接進入二期臨床。公司相關技術研發進展也很快,目前在美國做的一個實驗是打一針長效1個月,全球首創。
??
我經常說,巴菲特的投資是著眼于生活,倚鋒資本的投資著眼于生命。對于倚鋒資本來說,我們的責任與愿景有三點:
?
1、為投資人創造更高的回報;
2、推動行業進步,提升行業技術水平;
3、提升疾病的治愈率,推動人類健康發展。
?
最近有一部電影很熱,叫《我不是藥神》,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倚鋒資本未來要做到的就是盡量讓中國患者能用到更多用得起的好藥,倚鋒,為生命科學奮斗!謝謝大家!